文章目錄
全民防疫,人人有責,今年初爆發武漢肺炎(2019冠狀病毒疾病,COVID-19)院內群聚案,搞的人心惶惶,「接觸到了感染者了嗎?」下載除了可以保護自己,也能保護親愛的家人~
畢竟我們還是得出門上班、生活,日子還得過下去~誰都不知道,自己有沒有接觸到「感染者」,也不能確保「感染者」會乖乖地在家隔離~
快來安裝「台灣社交距離APP」
「衛福部跟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,有研發出了一款APP叫做台灣社交距離,能夠用來提醒你,跟確診者有沒有接觸過。」
下載APP後,這款軟體不用註冊,也不會上傳任何資料,使用的是手機之間的藍牙訊號強弱,去計算每個使用者之間的距離,以距離兩公尺和接觸兩分鐘,這樣的方式來判斷。
臺灣社交距離App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共同研發,提供臺灣地區用戶接收COVID-19接觸通知,並提醒收到接觸通知的用戶連繫當地衛生局,以減少傳染風險。
Android手機下載
需要 Android6.0及其後型號。
iPhone手機下載
需要iPhone6s、6sPlus其後型號或 iOS 13.7 或以上版本。
下載APP後,會先出現簡介,希望能減少疾病傳播機會,這款軟體不用註冊,也不會上傳任何資料,使用的是手機之間的藍牙訊號強弱,去計算每個使用者之間的距離,以距離兩公尺和接觸兩分鐘,這樣的方式來判斷。
✅App不須註冊:不會擷取使用者資訊,也無資料上傳
✅App免費:不須而外花費,也不會向使用者收取費用
✅App作用:接觸確診者,或位在人潮密集處就會警示🔔
除了要避免「接觸確診者」,主要是防範未然,如有使用者確診新冠肺炎,由疾管署徵得同意後,取得他過去的所有浮動ID,並發通知給曾和這些ID接觸過的用戶,達到降低疫情的傳播。
台灣社交距離APP 有用嗎?
前提之下是「ㄧ般民眾」以及「確診者」一定要雙方都有裝(APP),並且都開啟藍牙裝置。
台灣社交距離APP才有作用。
但指揮中心也說,用戶人數要大於五成,才會有效益,並且民眾要主動自願使用。
- 一定要雙方都有裝(APP),而且要有開藍牙
- 下載後開啟藍牙
- 啟動「接觸通知功能」
- 利用藍牙訊號計算使用者之間的距離
- 不是足跡追蹤,不會追蹤你所在位置
- 接觸確診者,或位在人潮密集處就會「警示」
- 接觸確診者距離1至2公尺內,會發「警示」
台灣社交距離APP 有洩漏隱私疑慮?
此App對隱私的保障優於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(GDPR)。
開啟「接觸通知功能」後的手持裝置彼此間的隨機 ID。
使用者開啟系統期間,每15分鐘就會換一個帳號(ID)。
為保護個人隱私,使用者無法查詢手持裝置內的紀錄。
所有互動記錄的資料都不會上傳任何雲端服務。
因此不用擔心「所在位置」或是洩漏隱私疑慮。
該社交距離App與疾管署連接,不怕民眾「自行宣布確診」,進而發出不必要的通知訊息。
當使用者接獲通知為確診者時,衛生單位將主動詢問其分享意願,
並由使用者自主決定是否同意上傳手持裝置內的隨機 ID。
隨機 ID 將於手持裝置保留 10 天,過期資料會自動從手持裝置中刪除。
被通知為「確診者」時,會被別人知道個人資訊嗎?
不會。
當使用者接獲通知為確診者,且同意上傳手持裝置內的隨機ID後,將由衛生單位給予一組驗證碼,提供使用者上傳記錄。 因此,使用者於未經衛生單位提供驗證碼時,是無法自行宣布確診的。
但為了防止惡作劇,防範機制是「確診者」,要填入生單位提供驗證碼,藉此確認身分,為了保護民眾個資,隨機ID會在手機保留14天,過期資料就會刪除。
且無法知道是誰,保護「確診者」個人隱私的情況下,也能保護公眾的安全健康。
被通知為「接觸者」時,通知示警訊息,該如何處理?
請主動達繫當地衛生單位或向1922防疫專線回報,後續將由公共衛生人員協助處理﹔另使用者應注意個人身體健康狀況,若出現疑似症狀時亦請主動回報 ,戴上口罩並依指示儘遠就醫,另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、職業別、接觸史及是否群眾(TOCC)等,以提供及時診斷通報。
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,如有疑似症狀,請撥打:1922專線,或0800-001922。
「未感染者」確認「可解除接觸通知」示警狀態時,是否可取消示警?
可以。
當已經完成篩檢,並可成為「未感染者」,經公共衛生人員疫調,並確認解除接觸風險後,
可以取消示警,經公共衛生人員疫調,並確認解除接觸風險後,衛生人員將提供使用者一組驗證碼,輸入後即可解除示警訊息嚕~
防疫人人有責,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,最重要是的是保護家人~
雖然「台灣社交距離App」並非強制性下載,但是可以確保自身安全之外,也可以讓疫情不再擴散。
參考資料來源:YAHOO新聞
參考資料來源:DiGi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推動小組
參考資料來源:https://wd.vghtpe.gov.tw/NICC/files/1109904418%20App.pdf